园林果园苗木地如何进行化学除草(苹果树苗、核桃树苗、樱桃树苗)【下部】
园林果园苗木地如何进行化学除草(苹果树苗、核桃树苗、樱桃树苗)【下部】
全国各地都有分布。
(11)刺儿菜(Cephalanoplos segetum):菊科,多年生草本,又叫小蓟、刺蓟。有较长的根状茎。株高20-50㎝,茎直立,无毛或有蛛丝状毛。叶互生,无柄,茎生叶椭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全缘或有齿裂,边缘有刺,两面有蛛丝状毛。头状花序,单生于植株顶端,苞片多层,花管状,紫红色。瘦果椭圆形或长卵形,褐色,冠毛羽状。该草再生能力强。全国各地都有分布。
(12)大巢菜(Vicia sativa ):豆科。越年生或一年生蔓性草本,又称救荒野豌豆。茎自基部分枝,长25-70㎝,有棱,疏生短绒毛。羽状复叶,有卷须;小叶长椭圆形或倒卵形,先端截形,凹入,有细尖,基部楔型,两面疏生黄色柔毛;托叶戟形。花1-2朵生于叶腋,花梗短,有黄色疏短毛;花萼钟状,萼齿5,有白色疏短毛;花冠紫红色或红色。荚果条形,扁平。种子近球形。幼苗子叶留土;第一、二羽状复叶有小叶1-2对,长圆形。全国都有分布。
(13)铁苋菜(Acalypha australis):大戟科,一年生草本。株高30㎝,光滑无毛,
茎直立,有分枝。叶互生,卵状棱形,叶缘有钝齿,叶柄长。穗状花序腋生,雌花生于叶状
苞叶内,苞片展开时呈肾形。蒴果小,钝三角形,被粗毛。主要分布于长江及黄河流域中下
游、沿海及西南、华南各省区等。
(14)苣荬草(Sonchus brachyotus):菊科,多年生草本。株高20-50㎝,地上茎直立,常呈紫红色,上部分枝。基生叶长圆状披针形,长10-20㎝,先端钝尖,基部渐窄成柄,叶缘有稀缺刻或浅羽裂,中脉白色,较宽。茎生叶无柄,基部耳状抱茎。头状花序在茎顶排成伞房状。苞叶多层,舌状花鲜黄色。瘦果长椭圆形,冠毛白色。全国都有分布。
(15)问荆(Equisetum arvense):木贼科,多年生草本。地上茎二型。孢子茎黄褐色,肉质圆柱形,不分枝,鞘大而长,茎顶着生孢子囊穗;营养茎鲜绿色,高15-60㎝,具6-15条纵棱。叶退化,下部联合成鞘,鞘齿三角状披针形、膜质,与鞘筒近等长;分枝轮生,中实,有棱脊3-4条,单一或再分枝。
(16)鸭跖草(Commelina communis):鸭跖草科,一年生草本。株高20-40㎝,茎直
立或匍匐,下部节上生根。叶互生,似竹叶,卵状披针形,长约7㎝,基部有宽膜质的叶
鞘,有缘毛。花序外总苞片心形、有柄,。花腋生或顶生,兰色,花冠不整齐,花瓣3,分
离。蒴果椭圆形,白色,干后开裂。种子3粒,表面有皱纹。
(17)苍耳(Xanthium sibiricum):菊科,一年生草本,又称老苍子。茎直立粗壮。叶三角状卵形或心形,3条叶脉明显,叶柄长3-11㎝。头状花序单性腋生或顶生,成簇生长;雄花序球形,密生柔毛;雌花序椭圆形,成熟后包在瘦果外的总苞片变硬,颜色由绿变成淡黄或褐色。表面有稀疏钩刺。瘦果,倒卵形。遍部全国各地。主要靠种子繁殖,也可以通过匍匐茎繁殖。叶片小,多茸毛,深绿,生长致密,与繁缕生长习性相似。是潮湿和板结土壤的指示植物。
(18)繁缕(Stellaria Media):石竹科,冬季匍匐一年生植物。叶片小,浅绿,茎多茸毛,多分枝,由枝生根,向四周扩展面积大,与草坪草竞争力强,冷凉季节白色星状花出现,是潮湿、板结土壤的指示植物,常见于果领上病虫引起的稀疏草坪区。
(19)反枝苋(Amaranthus retroflexus):苋科,一年生草本,又称西风谷,野苋。茎粗壮,稍有饨棱,株高20-120㎝,多分枝,密生短柔毛。叶互生,有柄,叶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,顶端有小尖头,基部楔形,叶全缘或波状缘。叶脉明显突起。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。苞片膜质,花白色,有一淡绿色中脉。胞果扁球形,种子倒卵形或近求形,棕黑色。广布于温暖潮湿地区。
(20)马齿苋(Portulaca oleracea):马齿苋科,夏季一年生草本,又称马齿菜,晒不死。茎匍匐,多分枝,光滑无毛,绿色或紫红色。单叶互生或对生,叶短圆形或倒卵形,肉质肥厚,无柄,全缘,光滑。花黄色,生于枝顶。蒴果圆锥形,盖裂。种子极多,肾状卵形,黑色,表面有小突起。在温暖、潮湿肥沃土壤上生长良好。在新建草坪上竞争力很强。
(21)葎草(Humulus scandens)桑科,一年生缠绕性草本,又称拉拉秧。茎细弱,藤性,长可达1-6m,六棱形,茎和叶柄密生倒刺。叶对生,掌状5-7深裂,边缘有粗锯齿,两面有硬毛。花单性黄绿色,雌雄异株。雄花序圆锥形,顶生或腋生;雌花近球形、穗状花序,腋生,苞片卵状披针形。瘦果扁球形,淡黄色。分布全国南方各省区及北方南部较暖地带。
(22)凹头苋(Amaranthus ascendens):苋科,一年生草本,又称紫苋。全株无毛。茎平卧上升,基部分枝。叶菱状卵形,顶端钝圆而有凹陷,基部宽楔形,全缘,叶柄长。花簇腋生于枝上部,形成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。胞果卵形,略扁,不开裂,稍皱缩。种子黑色,有光泽。分布全国各地。
(23)蒲公英(Taraxacum Officinale)和长叶蒲公英(Plantago lanceolata):菊科。多年生种子繁殖,主根长,具有再生能力。叶片尖裂,花浅黄,种子成熟后变白,随风飘移。长叶蒲公英多见于贫瘠、生长不良的草坪上,常与车前子共生。
(24)阔叶车前和车前(Plantago Major、Plantago Rugelli):车前草科。多年生,种子繁殖,叶子形成莲座叶丛,指状花轴,直立生长,常见于植株稀疏、肥力低的草坪。
(25)酢浆草(Oxalis Stricta):酢浆草科。淡绿色,种子繁殖,一年生或多年生,心形叶片,花黄色、5个瓣。一般生长在潮湿、肥沃的土壤上。常见于温带气候区内。
(26)扁蓄(Polygonum Aviculare):蓼科。生长低矮,一年生,早春发芽生长。阶段不同外观有所不同。幼苗时有细长、暗绿色叶片,互生于有节的茎上。生长后期,叶小,淡绿色,不明显的小白花。长主根,抗干旱。在板结土壤上生长良好,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气候区。
(27)皱叶酸模(Rumex Crispus):多年生,种子繁殖,肉质主根,叶片大而光滑,边缘卷曲,常生长在潮湿、细质地、肥沃的土壤上。
(28)菊苣(Cichorium Intybus ):菊科,又称苦菜。多年生,种子繁殖,肉质粗主根。莲座叶片,浅蓝色花,花梗坚硬。常见于路边、不常修剪、土壤贫瘠的草坪上。
(29)酸模(Rumex Acetosella ):蓼科。丛状多年生,叶片箭形,主根粗,种子及侧枝匍匐茎繁殖。是酸性、低肥力土壤的指示植物,主要分布于温带气候区。
(30)圆叶锦葵(Malva Neglects):锦葵科。一年或二年生,种子繁殖,主根长,圆叶,明显五裂,花白色,春末始花,后继续开花,是肥沃土壤的指示植物,广泛分布于温带或亚热带地区。
(31)婆婆纳(Veronica Spp.):包括了几种一年和匍匐多年生品种,常在草坪上形成致密斑块。漂亮的蓝花,常用于园林中的装饰植物,一旦侵入草坪,则很难用传统的阔叶除草剂防除。
(32)胜红蓟(Ageratum conyzoides.):原产墨西哥,现已广布长江流域以南各地,尤以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云南更为普遍。菊科一年生杂草。全株稍带紫色,被白色多节长柔毛。茎直立,叶对生,卵形或菱状卵形,先端钝,基部圆形呈宽楔形,边缘有钝圆锯齿,两面被稀疏的白色长柔毛;头状花序小在茎顶密集排成伞房状;瘦果,黑色。种子繁殖。幼苗除子叶外全株被毛,揉之有臭味;果实随熟随落或随风传播。种子经短期休眠后萌发。
4、园林苗圃中常见的莎草科杂草及识别
(1)异型莎草(Cyperus difformis):全国各省区均有分布。一年生莎草。秆直立,扁三棱形,黄绿色,质地柔软。叶条形,叶鞘红褐色。聚伞花序,顶端单生多数小穗组成的头状花序,有的辐射枝短缩,形成状如单生的头状花序,淡褐色至黑褐色。小坚果倒卵形或椭圆形,有三棱,浅黄色,有极小的突起。种子(小坚果)繁殖。发芽的最适温度为30-40℃的变温。幼苗淡绿色至黄绿色,基部略带紫色,全体无毛。种子经2-3个月的休眠后即可萌发,一年可以发生两代。
(2)香附子(Cyperus rotundus):世界恶性杂草。我国分布于华东、华南、西南等热带、亚热带地区;河北、山西、陕西、甘肃等地区也有。多年生莎草,直立草本。根茎横走,先端膨大形成卵形或纺锤形的块茎。块茎坚硬、褐色或黑色,有香味,节上有须根。秆散生、直立,秃净光滑,三棱形。叶基生,狭披针状条形,背部中脉突出,基部叶鞘紫红色。聚伞形花序。小坚果矩圆形或倒卵形,有3棱,暗褐色,有细点。块茎和种子均可繁殖,地下根茎顶端膨大形成块茎,块茎繁殖力极强。发芽温度为13-40℃,新生植株长出的根茎和块茎,蔓延生长很快,如只除去地上茎叶,又能迅速长出新苗,故有“回头青”之名。
(3)萤蔺(Scirpus juncoides):全国南北各省区均有分布。多年生莎草。根状茎短,具许多须根。秆圆柱形,基部有2-3个鞘,无叶。苞片1枚,像秆的延长,直立;小穗3-5个聚成头状,卵形,棕色或浅棕色,含多花;鳞片卵形,背面绿色,有1条中肋,两侧棕色,有条纹;小坚果卵形,平凸状,成熟时黑褐色,有光泽。根茎和种子(小坚果)繁殖。北京地区根茎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出苗,种子于5月底起发芽,6月间为出苗高峰。
(4)扁秆藨草(Scirpus planiculmis):全国各地均有分布。多年生莎草。具匍匐根状茎和块茎。杆三棱柱形,光滑。叶条形扁平,基部具长叶鞘。苞片叶状,1-3枚,比花序长;聚伞花序常成头状;鳞长膜质,螺旋状排列,有疏柔毛,有1脉,顶端撕裂状,具芒。块茎和种子繁殖。种子宽倒卵形,扁平,深棕色至褐色,平滑而有小点,最适温度为20-30℃。
三、园林苗圃果园树苗地常用的除草剂种类及性能
(一)、杂草萌芽前使用的常见除草剂:封闭型除草剂。在杂草萌芽以前,喷施在地面后借助土壤水分分布于土壤表面,形成约1cm厚的药膜,杂草种子萌发时接触药膜致死。在土壤中有一定持效期,一般在30-60天左右,个别品种持效期在6个月以上或更长。在粘土、壤土中易形成稳定的药膜,在沙土、沙壤土中难以形成稳定药膜不建议使用。对已经长出的杂草几乎没有效果。
1、圃草封,杂环类除草剂,在杂草种子萌发过程中幼芽、茎和根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。双子叶植物吸收部位为下胚轴,单子叶植物吸收部位为幼芽。杀草种类多,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及阔叶草,适用绝大多数木本植物。残效期长(长达60—90天),适用范围广,苗木芽前、芽后一个月和幼林大苗均可使用。对莎草科杂草无效。和乙氧氟草醚配合使用效果卓越。使用方法主要有喷雾法和毒土法。
2、萘丙酰草胺(敌草胺、草萘胺、大惠利)。酰胺类选择性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,敌草胺能降低杂草组织的呼吸作用,抑制细胞分裂和蛋白质合成,使根生长受抑制,心叶卷曲最后死亡。可杀死多种萌芽期阔叶及禾本科杂草。禾本科杂草主要是芽鞘吸收,阔叶杂草通过幼芽及幼根吸收。
3、氟乐灵(茄科宁、特福力、氟特力),是选择性芽前土壤处理剂,主要通过杂草的胚芽鞘与胚轴吸收。易挥发、易光解、水溶剂极小,不易在土层中移动。对已出土杂草无效。对禾本科和部分小粒种子的阔叶杂草有效,持效期长。既有触杀作用,又有内吸作用,是选择性播前或播后出苗前土壤处理除草剂,可用于园林苗圃除草,在苗木生育期用药需洗苗后再覆土。能防除一生年禾本科杂草及种子繁殖的多年生杂草和某些阔叶杂草。对苍耳、香附子、狗牙根防除效果较差或无效;对出土成株杂草无效。一般在杂草出土前作土壤处理均匀喷雾,并随即交叉耙地,将药剂混拌在3-5厘米深的土层中,在天旱季节,还要镇压,以防药剂挥发、光解,降低药效。对杉木种子发芽无抑制作用,而且发芽率高于对照区,持效期较长,是土壤处理较理想的除草剂。
4、甲草胺(拉索、草不绿、杂草锁)。低毒。选择性芽前除草剂,可被植物幼芽吸收向上传导,苗后主要被根吸收向上传导。防除多数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及某些双子叶杂草如稗草、马唐、狗尾草、碱茅、硬草、鸭跖草、菟丝子等。杂草芽前施药。
5、乙氧氟草醚(果尔、惠尔、杀草狂、割地草):果尔可防除森林苗圃中的多种一年生窄阔叶杂草,对多年生杂草有抑制作用。其主要优点是杀草谱广,对苗木安全。果尔与其他除草剂混用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通过干扰植物的呼吸作用,抑制ATP的生成,使植物生长、营养吸收、物质运输所需要的能量缺乏而死亡。是选择性触杀型土壤处理除草剂,可与盖草能、草甘磷混合使用。毒性极低、无残留污染。杀草种类多,对多种阔叶草效果较好,适用于针叶树和带壳出土的植物。残效期长(长达60—90天),适用范围广,苗木芽前,芽后一个月和幼林大苗均可使用。弱点对禾本科杂草防除效果差。使用方法主要有喷雾法和毒土法。
6、丁草胺(灭草特、去草胺)。为酰胺类选择性内吸传导除草剂。主要通过杂草的幼芽吸收,而后传导全株而起作用。芽前和苗期均可使用。植物吸收丁草胺后,在体内抑制和破坏蛋白酶,影响蛋白质的形成,抑制杂草幼芽和幼根正常生长发育,从而使杂草死亡。在粘壤土及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上使用,药剂可被土壤胶体吸收,不易被淋溶,特效期可达1-2个月。杂草出土前使用可防除稗草、马唐草、狗尾草、牛毛草、鸭舌草、节节草、异型沙草等一年生禾本科杂草和某些双子叶杂草。主要杀除单子叶杂草,对大部分阔叶杂草无效或药效不大。
7、除草醚,为醚类选择性触杀型除草剂。易被土壤吸附,向下移动和向四周扩散的能力很小。在黑暗条件下无毒力,见阳光才产生毒力。温度高时效果大,气温在20℃以下时,药效较差,用药量要适当增大;在20℃以上时,随着气温升高,应适当减少用药量。除草醚可除治一年生杂草,对多年生杂草只能抑制,不能致死。毒杀部位是芽,不是根。对一年生杂草的种子胚芽、幼芽、幼苗均有很好的杀灭效果。可防除稗草、马齿苋、马唐草、三棱草、灰灰菜、野苋、蓼、碱草、牛毛草、鸭舌草、节节草、狗尾草等。
8、乙草胺(禾耐斯、 MON-099等),内吸性酰胺类除草剂,是选择性芽前除草剂。可被植物幼芽吸收,单子叶植物通过芽鞘吸收,双子叶植物下胚轴吸收传导,必须在杂草出土前施药,有效成分在植物体内干扰核酸代谢及蛋白质合成,使幼芽、幼根停止生长,如果田间水分适宜幼芽末出土即被杀死,如果土壤水分少,杂草出土后,随土壤湿度增大杂草吸收药剂后而起作用,禾本科杂草至叶卷曲萎缩,其它叶皱缩,整株枯死。对马唐等禾本科杂草活性高,反枝苋敏感,对藜、马齿苋、龙葵等双子叶杂草有一定防效并抑制生长,活性比禾本科杂草低,对大豆菟丝子有良好防效。残效期30—50天,施药后10—20天才开始出现防效。
9、草枯醚,高效低毒残留的除草剂,具有适应性强;杀草谱广;药效稳定,残效期长及使用安全等特点。对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。对鱼类安全。
10、异丙甲草胺(杜尔、杜耳、都尔),酸胺类选择性芽前除草剂。可防除稗、马唐、狗尾草、画眉草等一年生杂草及马齿苋、苋、藜等阔叶性杂草。
11、扑草净:内吸选择性除草剂。可经根和叶吸收并传导。对刚萌发的杂草防效最好,杀草谱广,可防除年生禾本科杂草及阔叶杂草。杂草芽前或一年生杂草大量萌发初期,即1-2叶期时施药防效好。能防除一年生禾本科、莎草科杂草、阔叶杂草及某些多年生杂草。广谱,残效期长达100—180天。
(二)、杂草萌芽后使用的常见除草剂:灭生性除草剂、选择性除草剂。杂草出芽以后使用,对未长出杂草基本无效(只有个别除草剂品种例外)。在杂草旺盛生长期,将对应除草剂按照推荐用量和兑水量均匀喷施于杂草叶片,通过触杀或叶片吸收传导,导致杂草光合作用停止、呼吸作用停止、破坏杂草生理过程中必需的生物酶等作用,导致杂草死亡。
1、常见灭生性除草剂
(1)、草甘膦(其它商品名有农达、春多多、农民乐、达利农等):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。作茎叶处理,土壤处理无效。适用于苗圃步道及园林大树下喷洒,其特点:
杀草谱广:能杀死四十多个科百余种杂草,防除效果最佳的是窄叶杂草(如禾本科、莎草科)。豆科、百合科、茶科、樟科等一些叶面腊质层厚的植物抗药性较强,对杂竹、芒萁骨防除效果极差。防除林地白茅、五节芒、大芒、菜蕨效果好,能斩草除根。价格低,经济效益显著。无环境污染,对土壤里潜藏种子和土壤微生物无影响。要定向喷在杂草上,否则易产生药害,不适宜在小苗苗床喷洒。可混合性强,能与盖草能、果尔等土壤处理除草剂混用,除灭草外,还能预防杂草危害。主要弱点:单用入土后对未萌发杂草无预防作用。常见剂型有水剂、可溶性粉剂等。
(2)、草胺膦(草丁膦),为内吸传导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。作茎叶处理,土壤处理无效。用于果园、葡萄园、非耕地除草,防除森林和高山牧场的悬钩子和蕨类植物。
(3)、百草枯(克无踪、对草快、龙卷风)为速效触杀型广谱灭生性除草剂。作茎叶处理,土壤处理无效。能杀死大部分禾本科和阔叶杂草,只对绿色组织起作用。见效快,施药半小时就能被杂草吸收,半小时后下雨不受影响,见效快,一天黄三天死。但只能杀死地上部分,不能杀死地下部分,几天后新草又长出。
2、选择性除草剂
(1)、环嗪酮(森草净、草灌净、森泰、威尔柏、林草净),选择性内吸传导性广谱高效林地除草剂,属均三氮苯类。具有芽前、芽后除草活性。可杀草,也能抑制种子萌发,用药量少,杀草谱广,持效期长,用药一次,可保持1-2年内基本无草。植物根、叶都能吸收,主要通过木质部传导,对针叶树(松、柏树等)根部没有伤害,是优良的林用除草剂。药效进程较慢,杂草1个月,灌木2个月,乔木3-10个月。对人畜低毒。适用于常绿针叶林,如红松、樟子松、云杉、马尾松等幼林抚育。造林前除草灭灌、维护森林防火线及林分改造等,可防除大部分单子叶和双子叶杂草及木本植物黄花忍冬、珍珠梅、榛子、柳叶绣线菊、刺五加、山杨、木桦、椴、水曲柳、黄波罗、核桃揪等。
(2)、圃草净,适用于多种木本及移栽苗圃。草花类及木本扦插苗圃禁用。对金森女贞毒害大。防除绝大多数5叶以下(杂草株高约在10公分以下)的禾本科杂草、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。5叶以上杂草效果差。木质化杂草无效。作定向喷雾茎叶处理。对杂草叶片进行均匀喷雾。尽量不要喷到苗木幼嫩叶片上。用药后24小时内杂草停止生长,7-10天内杂草开始变黄枯萎,10-15天死亡。圃草净A瓶用于防除多种禾本科杂草,防除狗牙根、茅草时每亩需增加1倍用药量;圃草净B瓶用于防除5叶以下的多种阔叶杂草、莎草科杂草。防除禾本科杂草、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,将A瓶、B瓶结合使用。尽量不要喷到苗木叶片上。喷到幼嫩叶片上后会有短期叶片发黄或短期停止生长现象,追肥浇水后15天内恢复正常生长。如发黄严重,可以喷施赤霉素(920)或芸苔素内酯、速生根掺加尿素50克/喷壶解毒,7天一次,连续两次。
另据报道,日本发明了一种水溶性颗粒剂型的广谱性除草剂——BGX816,以5公斤/公顷的浓度在大田、果园、种植园和稻田中使用,用药后3天可以杀死一年生杂草达18种,对于多年生扩叶杂草每公顷使用6公斤即可明显杀死,并可明显地抑制杂草的再生,没有发现对农作物有什么不良反应。
(三)、专门防除园林苗圃中禾本科杂草的除草剂:
该类常见除草剂有大杀禾、高效吡氟氯草灵(高效盖草能)、烯草酮(收乐通,赛乐特)、拿捕净、精奎禾灵(精禾草克)、吡氟禾草灵(稳杀得、精稳杀得、氟草除)、精噁唑禾草灵(威霸、骠马)、喹禾糠酯(喷特)等。只对禾本科杂草有效,对绝大多数木本植物高度安全。对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无效。防除狗牙根、铺地黍、芦苇、白茅(碱茅)、大叶油草(地毯草)、双穗雀稗(水扒根)等多年生恶性杂草需增加用药量。
(四)、综合防除园林苗圃果园树苗中多种杂草的除草混剂:
1、春盖果混剂:是春多多、盖草能、果尔三种除草剂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混合剂,一般每亩用春多多370毫升、果尔56毫升、盖草能39毫升,混合后加水100斤定向喷雾防治。既发挥了三种除草剂各自的优越性,又克服了各自的弱点。小苗木不能用,适用于大苗苗圃和幼林,作定向喷雾(不要喷到苗木和幼林茎叶上)与休闲地除草。主要特点:
(1)在杂草旺盛期喷药,起到茎叶、土壤双重处理作用,特别适合在大苗苗圃、幼林和圃地道路、休闲地除草,达到除草、防草双重作用。
(2)对禾本科、阔叶杂草、莎草科杂草都能防除。
(3)杀草率特高,特别是对恶性草防效好。
2、盖果混剂:是盖草能、果尔两种除草剂混剂。一般每亩用果尔56毫升,盖草能39毫升,混合后加水100斤喷雾防治。适用大小苗木的苗圃地中使用(但小苗需一个月后使用)。可防除禾本科莎草科阔叶等多种杂草。主要特点:
(1)可在杂草萌发初期使用,以土壤处理防草为主,以茎叶处理除草为辅,适合在换床苗圃使用。
(2)对禾本科、阔叶杂草都能防除。
(3)定向喷雾对苗木安全。
3、克乙丁混剂:适用于幼林地、大苗地和休闲地。可同时进行茎叶土壤处理,可防除旱地、水田、一年生或多年生禾本科、莎草科和阔叶等多种杂草。既能杀草又防草。一般每亩用克芜踪235毫升,乙草胺75毫升,丁草胺150毫升混合后加水90斤喷雾防治。
4、克无踪600倍+阔锄(乙羧氟草醚+精奎禾灵)1500倍几乎能防治所有常见杂草,杂草长到10cm以前,除治效果达100%。杂草15cm以上时,喷克无踪600倍+阔锄1500倍+草甘膦300倍混合剂除草效果最理想。
5、圃果混剂:这是目前效果最为卓越的播后苗前及杂草芽前使用的除草混剂。圃草封+果尔,几乎可以防除绝大多数的禾本科杂草、阔叶杂草及莎草科杂草。
四、除草剂的使用要点及影响药效的环境因素
(一)、正确使用除草剂的几个要点
1.选择最佳施药时间。对于封闭类除草剂,务必在杂草萌芽前使用,一旦杂草长出,抗药性增加,除草效果差。对于茎叶处理类除草剂,应当把握“除早、除小”的原则。杂草株龄越大,抗药性就越强。在正常年份,杂草出苗90%左右时,杂草幼苗组织幼嫩、抗药性弱,易被杀死。在日平均气温10℃以上时,用除草剂的推荐用药量的下限,便能取得95%以上的防除效果。苗前期宜用毒土法;速生期对除草剂敏感,要特别慎用;苗木硬化期苗木虽有一定抗性,但大部分杂草已经成熟,施药的作用不大。
2.灵活掌握用药量。苗木对除草剂的耐药性是有一定的限度的,所以不能随意加大用量。此外,不同苗木的耐药性不同,应严格按产品说明使用。一般来说,针叶树种的用药量可以大些,阔叶树种的用药量宜小些。同一苗木品种对某种药剂的抗药性,会随着苗龄增加而提高,用药量可相应加大,如防除松、杉苗圃的禾本科杂草,可每亩用23.5%的果尔乳油50毫升单用,或23.5%的果尔乳油30毫升加50%乙草胺乳油l00毫升混用。若用于阔叶树种苗圃,用药量宜适当减少。对于一年生杂草,使用推荐用药量即可。对于多年生恶性杂草、宿根性杂草,需要适当增加用药量。
3.注意施药时的温度和土壤湿度。温度直接影响除草剂的药效。例如二甲四氯、2,4—D在10℃以下施药药效极差,10℃以上时施药药效才好。除草剂快灭灵、巨星的最终效果虽然受温度影响不大,但在低温下10—20天后才表现出除草效果。所有除草剂都应在晴天气温较高时施药,才能充分发挥药效。不论是苗前土壤施药还是生长期叶面施药,土壤湿度均是影响药效高低的重要因素。苗前施药,若表土层湿度大,易形成严密的药土封杀层,且杂草种子发芽出土快,因此防效高。生长期施药,若土壤潮湿、杂草生长旺盛,利于杂草对除草药剂的吸收和在体内运转,因此药效发挥快,除草效果好。
4.根据苗木种类、杂草种类选择对路有效的除草剂。除草剂的品种很多,有茎叶处理剂、灭生性除草剂等。有的适用于芽前除草,有的适用于茎叶期除草。因此,要根据不同的苗木品种和不同时期的杂草分别选用。如针叶树种抗药性强,可选由除草醚、盖草能和果尔等;阔叶树种抗药性差,可选用圃草封、圃草净、地乐胺、扑草净等。
5.确定合理的施药方法,提高施药技术。根据除草剂的性质确定正确的使用方法。如使用草甘膦等灭生性除草剂,务必做好定向喷雾,否则就会对苗木造成伤害。如使用氟乐灵,则需要混土,否则容易引起光解而失效。施用除草剂一定要施药均匀。如果相邻地块是除草剂的敏感植物,则要采取隔离措施,切记有风时不能喷药,以免危害相邻的敏感作物。喷过药的喷雾器要用漂白粉冲洗几遍后再往其他植物上使用。施用除草剂的喷雾器最好是专用,以免伤害其他作物。
6.严格掌握除草剂的兑水量。每种除草剂都有最佳药效浓度。水量过大,除草剂浓度低,会影响除草效果;水量过小,除草剂浓度高,成本高,且易造成药害;因此,喷施除草剂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兑水,可以使用量筒、烧杯协助称量,尽量做到称量准确。
另外,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颗粒细,对除草剂的吸附量大,而且土壤微生物数量多,活动旺盛,药剂量被降解,可适当加大用药量;而沙壤土质颗粒粗,对药剂的吸附量小,药剂分子在土壤颗粒间多为游离状态,活性强,容易发生药害,用药量可适当减少。
多数除草剂在碱性土壤中稳定,不易降解,因此残效期更长,容易对后茬苗木产生药害,在这类土壤上施药时应尽量提前,并谨慎使用。
(二)、影响除草剂效果的环境因素
同杀虫剂、杀菌剂相比,除草剂的使用技术尤为复杂。由于除草剂药效的发挥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所以除草剂在应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这些环境条件主要有气温、空气湿度、水分、降水、光、土壤PH值、土质状况、杂草的抗性、水质情况以及风等等因素。
1、温度一般气温高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,作用效果好。但不是气温越高越好,低温或高温使用除草剂均易发生药害。气温过高,喷出的雾状液很快被蒸发,特别对一些易挥发的除草剂及见光分解的除草剂,会降低除草效果,如2.4—D、氟乐灵、禾大壮、二甲四氯等,还会因挥发飘移到周围敏感作物上产生药害。气温过低时使用扑草净,植物对其未能及时降解,容易发生药害。正确的施药时应为:高温季节,晴而无风的上午11点前及下午4点以后;低温季节:上午10点~下午3点。
2、湿度指空气湿度。一般来说,湿度大有利于除草剂被杂草吸收,作用效果好。应把握的时机是:叶面无露水、无雨水,空气湿度在60%以上。干热风季节如过干旱,则不要施药。
3、水分指土壤墒情。墒情好,土壤水分充足,作物和杂草生长旺盛,有利于作物对药剂的分解和杂草对药剂的吸收并在体内传导运输,从而达到最佳除草效果,尤其是土壤处理剂必须有土壤湿润的条件才能发挥良好的药效。如土壤干旱,作物和杂草生长缓慢,作物耐性差,并有利于杂草茎叶形成较厚的角质层及脱水果胶束,降低茎叶表面的可湿润性,影响对除草剂的吸收传导,从而使除草剂药效下降,同时杂草为了适应干旱环境,减少水分蒸发,大部分毛孔关闭,影响药剂的吸收,根系更加发达,增加防除难度,因此,干旱的天气,我们要用推荐高限量,同时施药时要加大喷水量。
4、降水施药后不久降雨,药液容易被部冲刷,影响药效。
5、光光对某些除草剂的影响十分明显。如百草枯,除草醚、伴地农等都是光活化性除草剂,在光的作用下才起杀草作用。西玛津、敌草隆、扑草净等光合作用抑制剂,也需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,发挥除草效果。氟乐灵等施于土表易挥发,见光易分解,使用时及时与表层土混拌。
6、土壤PH值即土壤酸碱性,这对除草剂活性有一定影响,一般除草剂当PH值在5.5—7.5时能较好地发挥作用,过酸过碱的土壤对某些除草剂起到分解作用,从而影响药效,如土壤封闭除草剂为酸性,在盐碱地中封闭除草效果就差或都无效果。又如绿磺隆在酸性土壤中降解速度快,影响药效,在碱性土壤中降解速度慢,对后茬敏感作物易造成药害。
7、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含量质土包括粘土、壤土、沙土、一般沙性土,有机质含量低的土壤吸附除草剂量少,因此除草剂用量也少,过量则易淋溶造成对作物根部的伤害。粘性土,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吸附除草剂的能力强,使药液不能在土壤溶液中移动而形成均匀的药土层,从而出现“封不住”的现象,影响效果,因而应适当增加用药量,或采用推荐用量上限。有机质过高的高水肥田,一般不使用土壤处理的除草剂。
8、水质情况指施药时所对水的硬度和酸碱度。
硬度:指100ml水中所含Ca2+;Mg2+离子的多少。由于这两种离子容易同某些除草剂的有效成份络合生成盐而被固定,所以硬度大的水质可能会使除草剂药效下降。
酸碱度:具有酸碱性的农药掺入了碱性较高或酸性较高的水,会影响药剂的稳定性,从而降低除草效果。
9、风向、风速除草剂要在无风或微风时施用,风大喷除草剂容易发生雾滴飘移,危害周围敏感作物。尤其是易挥发的除草剂,使用时应特别注意。
一般情况下,苗圃土壤温度高、湿度大、沙质土壤,药效反应快,除草效果好,用药量可减少;土壤湿度小、干旱,结构紧密时,药效反应慢,除草效果差,药量可大些。光对于某些除草剂影响十分明显,如氟乐灵等,见光易分解,施于土表易挥发,使用时应及时与表层土混拌。敌草隆、西玛津、扑草净等;光合作用抑制剂,需要在有光的情况下才能抑制杂草光合作用,发挥除草效果。
另外,还要考虑杂草的抗性问题。长期使用单一除草剂,杂草抗药性较强,按正常的用量施药,可能就达不到应有的效果,超量使用,又易对苗木造成伤害。